2013年3月備忘錄

Just some murmur of an old man

Tony Yen
Mar 5, 2023
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solarpunk/comments/nw5had/art_by_daniel_clarke/

1. 學術生涯
10年前的現在,我剛取得大學學測成績,開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第一次做出重大抉擇。

我的學測成績「只有」71級分[1]。當然這也不是甚麼壞成績,但跟之前兩次模擬考相比都還低。數學考試期間感冒,神智不清的狀態下只拿了12級分。失常倒不是稀有的事情,但我自知自己當時的身心狀態無法參加指考,只有拿這學測成績去拚賭一把的可能[2]。

我有些自責。2012年夏季開始,班上同學專心衝刺的同時,我卻醉心地球科學能力競賽。即使競賽在12月底結束,我也沒有馬上調整好心態。這就是掉了那麼多級分的理由吧?心裡總是那麼不理性地想著。

因為我國文跟數學掉了4級分,很多科系不用考慮,一階大概就被刷下來。生工系則只看數學、自然、跟英文,我的級分剛好過了申請最低門檻。總之就這樣有驚無險地被錄取了。

現在在看,我不會改變3年前[3]的判斷:確實,高三申請大學的當下,台灣是不存在真正能研究能源轉型系統科學的科系的,現在大概也沒有。過去10年裡的主要差別是,這個領域的範疇慢慢發展起來,而我也算貢獻其中。但本質上,我認為比起在特定的學科傳統中尋找跟能源轉型相關聯性,先全面地建構出各種知識的關聯圖,然後再按圖索驥開發技能點,才是見樹亦見林的最佳方式。

有一點我倒是覺得比3年前想得更開了:我不覺得我現在在「想做的事情」跟「有用的事情」之間有那麼大的衝突。我一直覺得地球科學到能源轉型的連結是顯而易見的,畢竟太陽能就要用到天文學跟大氣輻射學、風能要用到大氣動力學、地熱要用到地質學跟地球物理、水力能要用到水文學,you get the idea。但以前我可能還會覺得,純粹做一些能源系統的模擬到底有甚麼意義,現在我比較釋懷,我這個人本身不應該被教授給的題目定義。

當然,這學期參加無國界工程師的微電網計畫也是心態轉變的重要原因。在電力組掛上電力工程師的職位,和電機系的同學討論著太陽能系統的技術細節,讓我一方面發現其實自己從來沒想像過2013年學測後考上電機系的可能性,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如果我不會被過去的學術訓練給侷限住,又何須擔憂現在的學術訓練限制住我。

2. 社會運動
在台灣能源轉型歷史上,2013年3月最重要的事件當然是反核遊行。據說3月9日當天,全台各地總共20萬人參與。那是我第二次、也是最後一次實體參與核能相關的遊行。不管對於能源轉型的立場為何,應該都能同意2013年到2014年之間的一年多,形塑了往後10年至今台灣能源政策的基本走向。

在核二廠燃料池爆滿、2號機準備屆齡停止運轉的當下,回頭看那場遊行過程的種種經歷,自然百感交集。我記得志工們在前一個晚上討論隔日動線和排班的時候,也無意間談到台灣能源未來何去何從,然後我說離岸風能看起來會很有希望。我那時應該只是覺得理所當然要用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而已,不是甚麼太深入的判斷所得到的結論。

有一件事情我近日在翻閱當時的文字記錄才又想起:當天遊行路線一度很接近建中,所以我趁空檔在下午回教室休息,走近校門就發現校方擔憂過多人潮湧入校園,違反慣例地在例假日卻把大門關緊,只有穿著建中校服的同學靠近時才會打開一旁的小門,而當我們通過時警衛馬上提醒要趕緊把門鎖上。

3.
從2012年開始,1.跟2.兩件事情在我的生命裡,就時有時無地互相牽引、產生耦合關係。比如遊行志工討論會那個週五,我跟著地科能競的帶隊老師到台中看防災展,回程就約略討論到晚一點要去的活動,也很可能有講到地球科學在能源政策可以扮演的腳色。

2013年3月已經遠去,但能源轉型同時具有學術研究和政治實踐意涵,兩者到底如何圓滿融合,仍舊是過去10年我在不斷摸索的。2018-19年在德國的經驗確實給了不少啟發,但至今我仍然難有定見。

備註:
[1] 2013年的學測,所有考生都必須考國英數自社五科,每科滿分15級分,因此最高分為75級分。級分確切怎麼算,我從來沒弄懂過,最重要的定律就是出錯的題目在一定範圍之內都還可以拿到滿級分,但一旦超過這個區間,底下的每個級分的容錯率就小很多。
[2] 2010年代的大學升學制度,學測過後會歷經兩階段篩選,經過面試或者筆試錄取進相關科系。學生也可以選擇在夏天的指考,考試範圍包括高三的科目,不同科系採計不同科目。
[3] 指〈25歲備忘錄-回首我和地球科學與綠能相遇的起點〉一文。

--

--

Tony Yen

A Taiwanese student who studied Renewable Energy in Freiburg. Now studying smart distribution grids / energy systems in Trondheim. He / hi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