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電網如何兼顧用戶的資安和隱私?

智慧電網是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;對電力系統進行更即時、精確的監控,是提高再生能源佔比、促進系統彈性、增加經濟效率的必要政策。然而,數位化的趨勢也造成新的資安與隱私權風險。取決於一般小用戶的積極性,既有的去中心化和點對點交易技術或許能有效處理這些疑慮。 — 智慧電網的資安與隱私疑慮 在說明如何提升智慧電網的資安與隱私權保障之前,我們必須先瞭解智慧電網對於用戶資安和隱私權造成的風險為何。 傳統電力系統中,小用戶的角色十分被動;電力的輸送、買賣,都由輸配電業和售電業代理包辦,小用戶沒有直接參與電力系統彈性的可能性。另一方面,由於售電業主要使用傳統電表紀錄小用戶長時間的累積用電量、同時配電業者對末端饋線的即時運轉狀態也沒有進行監控,電網並不會對小用戶產生太大的資安或隱私權風險。 能源轉型過程中,推動智慧電網的一個重點,就是電網的數位化以及更精確即時的監控。這代表小用戶家中要加裝智慧電錶即時紀錄自己的用電特性,同時各個層級的電網(自然也包括末端饋線)監控儀器的設置密度會大幅提升。如果按照一般常見的轉型路徑,這兩種監控數據,應該都會交給售電業以及配電業分析並作出控制決策。

智慧電網如何兼顧用戶的資安和隱私?
智慧電網如何兼顧用戶的資安和隱私?

2013年3月備忘錄

Just some murmur of an old man — 1. 學術生涯 10年前的現在,我剛取得大學學測成績,開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第一次做出重大抉擇。 我的學測成績「只有」71級分[1]。當然這也不是甚麼壞成績,但跟之前兩次模擬考相比都還低。數學考試期間感冒,神智不清的狀態下只拿了12級分。失常倒不是稀有的事情,但我自知自己當時的身心狀態無法參加指考,只有拿這學測成績去拚賭一把的可能[2]。 我有些自責。2012年夏季開始,班上同學專心衝刺的同時,我卻醉心地球科學能力競賽。即使競賽在12月底結束,我也沒有馬上調整好心態。這就是掉了那麼多級分的理由吧?心裡總是那麼不理性地想著。 因為我國文跟數學掉了4級分,很多科系不用考慮,一階大概就被刷下來。生工系則只看數學、自然、跟英文,我的級分剛好過了申請最低門檻。總之就這樣有驚無險地被錄取了。 現在在看,我不會改變3年前[3]的判斷:確實,高三申請大學的當下,台灣是不存在真正能研究能源轉型系統科學的科系的,現在大概也沒有。過去10年裡的主要差別是,這個領域的範疇慢慢發展起來,而我也算貢獻其中。但本質上,我認為比起在特定的學科傳統中尋找跟能源轉型相關聯性,先全面地建構出各種知識的關聯圖,然後再按圖索驥開發技能點,才是見樹亦見林的最佳方式。

2013年3月備忘錄
2013年3月備忘錄
Tony Yen

A Taiwanese student who studied Renewable Energy in Freiburg. Now studying smart distribution grids / energy systems in Trondheim. He / him.